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是51.3%。
进入 吴敬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效率提高的另外一个因素,即劳动和土地资源由于产业结构转换带来的效率提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货币超发的后续效应显现,通货膨 胀压力增加和房地产等资产泡沫成为宏观经济的常态。然而,当中国产业的技术水平愈是接近外国产业技术的一般水平,中国企业靠进外国装备和技术实现所谓适应性创新的空间就愈小。近代以来,各国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主要靠资源投入(包括投资和劳动力投 入)驱动的增长,另一种是靠效率提高驱动的增长,也称为现代经济增长模式或集约型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固有的弊病造成经济社会矛盾的日益严重。其中,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虽然受到比较严重的冲击,但是他们一方面通过短期政策来稳定宏观经济,一方面采取了坚决的改革措施,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
虽然每一次增长的大跃进,都带来了大灾难,但直到现在,许多人仍然认为大规模投资支持GDP高速增长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原理。在危机发生后,东亚各经济体表现各异。在当前总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工资成本,解决收入不公,是做大蛋糕的必要条件。
按这个思路进一步搞私有化,岂不是更进一步加剧了贫富悬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推论,它已被一些企业的私有化所证实。另一方面又为银行提供了低风险的利息差收益,为银行创造了一个比较容易赚钱的环境,让它们治疗伤口。私有化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收购国企和替代国企。同时,政府还鼓励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许多大型商业银行都有专门的中小企业部门。
因此,银行自然对中小企业贷款非常谨慎。在美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是就业的主体,美国是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其贷款难问题的。
搞现代市场经济,搞金融深化,如果要让银行很难赚钱,这个经济肯定是一个信用困难的经济,一个难以持续增长的经济。或者从国有企业投资领域或市场里,人为划出一块让私有资本投资进入,这件事同样也不会导致社会总投资的额外增长。私有化究其实质就是财富集中的过程。即使中国银行私有化了,也改变不了银行赚钱容易的现象。
所以,总需求不足显然是分配体制导致的。这又是不了解现代金融市场运作导致的一种误解。这两件事共同作用,就能有效地提高中下层老百姓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由此,我们可以判定,私有化不仅不能为中国带来持续增长,反而会加剧中国经济总需求不足,把中国经济进一步推向不可持续增长的轨道上。
产品卖不出去,销售收入下降,成本就收不回来,利润也要下降。在这个公式里,利润就是微观效益。
提倡私有化的人回避了调整收入不公和贫富悬殊这个关键问题。无论是存量资产的私有化,还是增量资产的私有化,其本身就是把社会资产大规模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总之,私有化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经济条件下,为中国开出的错误药方,它根本无法解决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也缺乏基本的实证依据。在有效解决贫富悬殊和收入不公的前提下,坚持这两条腿,坚持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才能有效刺激供给,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为了提高效益,就必须降低成本。张三和李四两个人,张三有一亿资产,李四有10万资产。为此,需要通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来解决收入不公的问题,比如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开征某些税收(比如遗产税、财产税、财产馈赠税)等等。再看增量资产,即每一年新增加的社会资产。
不仅如此,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比较高,如果中小企业贷款大幅度上升的话,那么风险调整以后,银行的资本率就会下降,为此银行必须提高自有资本,从而降低杠杆倍数,降低资本回报率。为了厘清看法,让我们先看看两个公式: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利润=销售收入-成本第一个公式是宏观经济变量的公式。
这个收购过程本身并不带来 社会总投资 的增长,反而会通过挤出效应,把私有资本从真正投资领域中吸纳出来,用于收购国有企业。最近,关于私有化的讨论比较多,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
房地产泡沫导致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出现过。国企私有化,其实就是引导私有资本收购国有资产。
这两类私有化都不会带来社会总投资的额外增长。笔者认为,对中国而言,私有化这个药方开错了。当今中国,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益,加大不公平就会加剧整体的低效益。国企私有化能刺激投资吗?私有化的思路是要从刺激供给的角度来解决被总需求不足困扰的中国经济难题。
所以,银行业赚钱容易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普遍现象。这种思潮认为,私有化有利于降低工资,所以就有利于提高效益。
但是,当一个社会的工资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消费的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然而国企私有化并不能刺激额外投资,从而达到刺激供给的目的。
即使这样,中小企业依然面临贷款和资金困难。私有化回避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是要求改变所有制,即改变生产组织结构,这实际上是从供给入手来破解中国经济的难题。
要解决总需求不足,就必须解决收入不公和贫富悬殊问题。而现在资金困难的主要地区,也就是炒房团曾经比较流行的地区。私有化能为中国带来可持续的增长吗?倡导私有化者所持的一个基本论点是,私有化能够破解中国经济难题,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所以,私有化必然导致总需求更加不足,使中国经济面临更加严重的增长困境。
为此,至少要做两件事:一是将分配向中下层老百姓倾斜,将钱放在他们的口袋里,提高他们的支付能力。这个总需求不足就是困扰中国经济的原因。
这要么是不了解世界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要么是有意混淆视听。这不仅不能解决贫富悬殊,反而导致贫富悬殊更严重。
比起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技术、市场、产品、管理等方面,一般都不如大企业。从总需求不足的结构看,主要是中下层老百姓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